黃河新聞網訊(記者侯津剛)近期,隨著冬季的來臨,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時期。一“老”一“小”怎么防,如何治?11月29日,在山西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新聞通氣會上,有關專家對老人和兒童如何科學防治呼吸道疾病進行了解讀。
據山西省白求恩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二級教授、主任醫師許建英介紹,根據監測結果看,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甲乙流)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不同年齡群體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不同,其中60歲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狀病毒為主。
許建英介紹,對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更容易被感染,部分患者疾病可以迅速進展惡化。例如:慢阻肺、支氣管擴張、肺癌、肺間質纖維化等肺部疾病,或者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例如各種正在接受放化療、免疫治療的腫瘤患者、口服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以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等等。如果出現發熱、咽痛、咳嗽咳痰、全身不適、精神食欲不好,或者有胸悶氣短等癥狀,特別是近期家人有類似不適者,建議及時就醫。老年人應該如何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許建英建議,外出時堅持佩戴口罩,室內要定時通風,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等重點人群要積極接種相關疫苗,如果已經有呼吸道癥狀時要做好防護,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家庭、單位內交叉傳染。
對于兒童呼吸道疾病防治,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陰懷清表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齡群體主要流行的病原體不同:1—4歲以流感病毒、鼻病毒為主;5—14歲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為主。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兒童發生肺炎支原體感染、流感和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哪些癥狀?如何合理就醫?陰懷清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肺炎支原體感染呈低齡化趨勢,但病情沒有明顯加重。兒童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高發人群,尤其是5歲及以上兒童,但包括嬰幼兒在內的5歲以下兒童也可發病。肺炎支原體本身傳播性強,可通過呼吸道飛沫或密切接觸傳播,而學校和幼兒園人群密集程度較高,病原體容易較快傳播。此外,支原體肺炎感染潛伏期相對較長,通常為1周至4周,病原體的攜帶者、患病者都具有傳播性,交叉感染機會多。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不是所有感染肺炎支原體的孩子都會發生肺炎,絕大多數感染者為輕癥,只有極少數會發展為重癥。一般預后良好,不會留有后遺癥。他表示,無論何種病原體感染,如果孩子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則需及時就醫:一是持續發熱超過3天,或者出現高熱;二是發熱過程中伴有精神差、嗜睡等;三是劇烈咳嗽甚至喘息,影響到孩子正常生活和學習。
針對一些患兒家長自行給孩子服用阿奇霉素、頭孢霉素類藥物的情況,陰懷清表示,這種做法不可取。目前是兒童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雖然肺炎支原體感染占比不少,但從整體來看,病毒仍然是當前兒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常見的病毒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阿奇霉素、頭孢霉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加之兒童年齡小,臟器功能發育不健全,濫用藥物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良反應。阿奇霉素是處方藥,雖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但應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規范使用。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侯津剛)近期,隨著冬季的來臨,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時期。部分省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持續上升,為了回應社會關切,11月29日,山西省衛健委會同省疾控局召開山西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新聞通氣會,邀請相關專家介紹我省呼吸道疾病防治有關情況。
據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宋猛介紹,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認為,近期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2023年11月20日-11月26日,據我省34所流感哨點醫院監測數據顯示:流感樣病例占門急診病例總數百分比為5.95%,較上周5.08%上升17.13%。流感樣病例檢測陽性率為26.61%。目前,我省流感樣病例占門急診病例總數百分比和流感樣病例檢測陽性率連續5周呈現上升,以甲型H3N2亞型毒株為主,流感活動水平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已進入冬季高峰期。
另據宋猛介紹,目前我省新冠疫情處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態勢。自實施“乙類乙管”以來,我省圍繞“保健康、防重癥”目標,積極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2月初疫情呈局部零星散發狀態,實現平穩轉段;4月中旬開始,受奧密克戎XBB新變異株及人群免疫水平消長因素影響,我省疫情出現波動上升;5月底,疫情出現小高峰;進入6月中旬,連續9周持續下降;8月上旬,全省疫情又有小幅反彈,自9月中旬以來整體呈波動下降態勢。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取多項措施應對冬季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形勢。
一是持續開展疫情動態監測預警。統籌做好新冠、流感等重點傳染病監測,密切跟蹤疫情形勢變化;加強對網絡直報、發熱門診、哨點醫院、實驗室檢測等多源數據的分析利用,動態掌握流行趨勢、病毒變異、醫療資源使用等情況,開展風險評估和分析研判,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預警并做好應對準備。
二是加強重點機構重點人群防控。加強養老、托幼、學校、社會福利等機構以及空間密閉場所防控,督促做好日常防護和健康監測。指導托幼機構、學校落實好晨午檢、健康教育、衛生消毒、因病缺勤缺課追蹤與登記等制度,指導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加強外來人員管理,降低疫情引入和傳播風險,有效防范聚集性疫情發生。強化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患者、兒童等重點人群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接種,不斷優化接種服務,保障接種安全,進一步提高重點人群免疫水平。堅持戴口罩、多通風、勤洗手的衛生習慣,有呼吸道癥狀時要做好防護,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家庭、單位內交叉傳染。大醫院人員密集,等候時間長,交叉感染風險較高,家里如有兒童患病癥狀較輕,建議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綜合醫院兒科就診。
三是持續強化科普宣教。持續做好健康教育和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媒體開展新冠及其他冬春季重點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和政策解讀,及時、準確、客觀發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一是保持科學良好的衛生習慣,引導公眾保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良好衛生習慣。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二是均衡膳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室外活動時及時添加衣物,避免因著涼增加感染機會。三是進行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建議符合條件的人群及時進行疫苗接種。流感疫苗6月齡以上全人群都可使用,重點推薦老年人、有基礎疾病人群和嬰幼兒等感染高風險人群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重點推薦60歲以上的老年人、18至59歲患有較嚴重基礎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和感染高風險人群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