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訊(記者牛牧瑤)一方水土,滋養華夏民族的根脈;千年文明,記錄中華歷史的綿延。當你踏上三晉大地,表里山河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交相輝映,遠古時代可感可觸,文化瑰寶可觀可嘆,行之所至,皆為華美篇章。
山西行,是一場文化盛宴
眾所周知,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擁有28027處古建筑,且時代序列完整、品類眾多、形制齊全,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寶庫”。穿行于古建之間,宏偉的殿閣、絢麗的彩塑、精巧的壁畫……不失為一場視覺的文化盛宴。
在平遙的鎮國寺,萬佛殿在古槐的掩映中愈發壯觀,碩大的屋頂覆蓋著紅色的墻體,檐角上卷,宛如雄鷹張開的翅膀。萬佛殿建于北漢年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之一,被稱為“千年瑰寶”,其所用斗拱形狀巨大,有唐代建筑之風,兼具美觀和實用性。鎮國寺講解員侯志紅說:“斗拱是中國古建的‘專利’,不用一根釘子,就能維持房屋牢固穩定,所以我們今天才能看到這些古代建筑的魅力。”
韋馱像。牛牧瑤 攝
走進平遙的雙林寺,仿佛踏入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這里的彩塑以其數量之多、技藝之精、保存之完好而著稱于世,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寺內擁有總計2000多尊彩塑,大者丈余、小者尺許,每一壁龕為一獨立神話或佛教故事,人物造型生動,神態逼真,尤其以“千手觀音像”與“韋馱像”最為經典。韋馱像巍然肅立,身披甲胄,神情凝重,整個身體呈現出一種微妙的動態平衡,有“天下第一韋馱”“全國韋馱之冠”之稱。
來到長治觀音堂的游客,無不為殿內的懸塑而震撼。不足40平米的空間,匯集了500尊大大小小的彩塑,彷佛一座立體的3D神佛空間。只見殿內廟宇四壁及柱、梁、架上,塑滿天富圣境、桂殿蘭閣、瓊樓玉宇,以及三教各界人物。佛家的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道家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儒家的七十二賢人……熙熙攘攘,仿佛儒釋道三教正在進行著一次“歷史性會面”。
北齊壁畫。牛牧瑤 攝
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保存了北齊時期壁畫300余平方米,面積之大、水平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國內外均實屬罕見。壁畫把人物馬匹刻畫得惟妙惟肖,極富動感,而且特別注重從細節上刻畫人物的表情動態和內心世界。如《鞍馬游騎圖》中的駿馬眼睛無論人們從哪個角度看,都有和馬眼對視的效果。此外,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還匯集了山西境內婁叡墓、九原崗墓、水泉梁墓出土的北朝時期墓葬壁畫,向游客全面呈現了北齊壁畫的華彩。
山西行,是一段藝術之旅
《又見平遙》演出劇照。錢龍 攝
《又見平遙》是國內首部大型室內情境體驗劇,講述了清朝末期平遙古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從沙俄保回了分號王掌柜的一條血脈的故事,全方位展現山西、晉中和平遙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該劇通過戲劇、舞蹈、影像、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讓觀眾在90分鐘的時間里,仿佛穿越回一百年前的平遙古城,再次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近年來,山西文旅在平遙古城、五臺山等景區,依托特色演藝優勢資源,推出《又見平遙》《又見五臺山》大型沉浸式實景劇,將景區特色和當地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十大旅游演藝品牌,大大提升了觀眾的“文化游”體驗。
長治堆花作品。錢龍 攝
山西悠久的歷史賦予其豐厚的非遺家底,基本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治堆花”,是山西省的傳統民間畫類工藝品。一件成熟的長治堆花絲綢成品,既包含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也有著油畫的筆觸質感,同時還能體現出浮雕的立體感,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立體國畫”。在堆花制作中,工匠師傅們需要將各種材料用獨特的技藝,把風景、人物等形象生動地呈現在畫面上,使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黨堆花的第十八代傳承人李衛東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發展,堆花藝術不斷融入新材料、新技藝,目前堆花藝術已成為山西文旅的一張亮麗名片。
創新文化表達方式,用不同藝術形式講述山西的故事,才會讓三晉文化傳播得更遠、更深入人心。隨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多富含山西本土元素的藝術作品被生產、被創作,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在游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藝術氣息。
山西行,是一次文明對話
“參觀山西古建筑,無疑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奇妙之旅,讓人深刻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三晉歷史的悠久厚重。”博主@森淼淼在一次山西之行中,發出這樣的感慨。山西這片土地深藏著華夏民族生存發展的印記,孕育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價值,諸多文化遺存也仿佛正在講述著那些歷史深處的悠悠往事。
晉祠獻殿。牛牧瑤 攝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西周武王之子叔虞而建的祠堂,也是唯一集宋、金、元、明、清古建筑精華為一體的建筑群,被譽為中國古建筑博物館,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現存唯一的十字型古橋宋代魚沼飛梁,穩如大殿,巧似涼亭的金代建筑獻殿,被譽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筑。晉祠也是晉文化最重要的綜合性實物載體,被稱為三晉歷史的“線裝書”。據晉祠博物館講解員劉思蘭介紹,山西人不僅將晉祠視為“晉源”,更將其視為“晉魂”,在晉祠,游客可以跨越古今,領略到各種歷史文物承載的晉文化內涵。
日昇昌票號。牛牧瑤 攝
平遙古城是明清時期中國最為繁榮的商業金融中心,是民族商業的歷史見證,也是晉商發祥地。十七世紀,晉商開辟南起福建、北達蒙俄、連接歐亞的國際貿易通道——萬里茶路,是歷史上“一帶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沿線創票號、立號規,過邊關運銷糧草食鹽,渡鄰國販售茶葉絲綢,創造了匯通天下的奇跡。如今,游客走進“現代銀行的鼻祖”——日昇昌票號時,仍然會被晉商的誠信文化所感動。
位于長治市的崇慶寺始建于北宋時期,全寺由天王殿、千佛殿、臥佛殿、大士殿、地藏殿等殿堂組成一個四合院布局。寺內還保存有歷代彩塑300余尊。尤其是大士殿內的十八羅漢塑像,人物形象逼真,神態生動自然,衣飾婉轉流暢,深刻體現了宋代當時高超的彩塑水平和對佛法的深刻理解,被一眾彩塑藝術家奉為“宋塑之冠”。這些塑像將人生漸次修為的歷程,逐一具象地呈現出來,讓彩塑人物和思想境界合二為一,讓觀眾從這些具體形象中,獲得人生的啟迪。與崇慶寺十八羅漢塑像相對,長治法興寺的十二位大菩薩像卻刻畫出宋塑菩薩悲天憫人、深沉圣潔的母性情懷。
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鐫刻著歷史的足記,跨越時空,在今天與眾人相遇。翻開山西這本華夏歷史書時,文明之旅也將徐徐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