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24日電 題:“把自己鍛造成太陽,讓黑暗無處遁形”——追記“全國模范法官”韓旭輝
新華社記者任沁沁、羅沙、孫亮全
“作為人民法官,就要把自己鍛造成太陽,讓黑暗無處遁形。”
那個太陽般發光的人,在春日里長眠了。2024年12月19日,在他離開600多天后,最高法、人社部、山西省委召開表彰大會,追授韓旭輝同志“全國模范法官”“山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33年司法事業、27年法院生涯、17年人民法庭歷程。一名基層法官,以他的光和熱,長久溫暖著太行山的沃土。
一身法袍 一生承諾
韓旭輝,生前系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人民法院一級法官。
2023年3月5日至8日,他最后的身影,奔波于晉城、臨汾、永濟等地,驅車700多公里,審理5起案件。
9日凌晨,連續辦案多日,韓旭輝倒下了,手里緊緊攥著為當天開庭準備的案卷。
享年59歲,距離退休不到4個月。
與韓旭輝討論案情至最后一刻的法官李晉安,哽咽地說:“他太想盡早給當事人一個交代。”
那一晚,載著遺體的救護車專程路過法院,讓他再看一眼戰斗過的地方,看一眼摯愛的崗位。
“疼,真疼!這么一個能把石頭都捂熱的人,咋就沒了呢!”王良芝老人倚著門框流淚,半晌回不過神。
十多年前,她和老伴在當地一家工廠打工,因老板入獄,迄今沒拿到工錢。離世前,韓旭輝正是為此到永濟監獄開庭。
“韓庭長告訴我們,金額不大,卻是老百姓的血汗錢,一定要回來!”馬晨輝法官紅著眼睛回憶。
解決欠薪問題不僅關乎群眾生計,更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韓旭輝多次為勞動者解“薪愁”。
其中一起,是55名農民工討薪案。從受理案件第二天,他就馬不停蹄地奔波。判決生效后立即聯系執行局,用被告商業用地租金支付欠薪。從立案到執結,僅用18天。
“他不抽我們的煙,不吃我們的飯,比我們還著急!”討薪農民工張愛國不愿提起韓旭輝的離開,“就像是親人不在了”。
“先上公正軌再開效率車”,韓旭輝把效率比作一輛車,公正司法就是目的地。不論快慢都不可以脫軌,必須行穩致遠,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一身法袍,一生承諾,韓旭輝始終奮斗在服務人民的第一線。
“老百姓的事沒小事”
長治,偉大太行精神的孕育地。
出生于紅色熱土,韓旭輝把人民司法的優良傳統刻在骨子里。
馬廠法庭,離主城區最遠的基層法庭。2012年,他主動選擇扎根這里。3個鎮、44個行政村、13個社區,15余萬常住人口,“雞毛蒜皮”的鄰里糾紛、“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糾紛……
面對不愿意履行撫養義務的母親,韓旭輝組織十幾次庭前調解、電話家訪,動之以情。8歲的孩子重新擁有了母愛。
80多歲的老爺子,因贍養問題要把兒子告上法庭。韓旭輝陪著嘮家常,每次一聊兩個小時。老人最終解開了心結。
“韓庭,您費了這么多心血,解決一件小事,值得嗎?”書記員問。
“老百姓的事沒小事。”韓旭輝回答。
轄區每一寸土地,他都走過。韓旭輝堅信,民事糾紛一定要先摸準實情,法槌敲出的聲音才好聽。
一起宅基地糾紛案件,雙方在庭審中吵得不可開交,又沒有證據。韓旭輝當即休庭:“走,去當事人家!”
到地兒后,他拿出皮尺、水平儀,量了起來。數據不會說謊,當事人認了理兒、服了氣兒。
韓旭輝笑著對那兩家人說:“遠親不如近鄰,好好處!”一把尺子,打通了鄰里“心墻”。
他把庭審現場搬到老百姓家門口,審理一案、治理一片。
“四子爭母”案,韓旭輝在村里搭起“法庭”,十里八鄉人人來旁聽。庭審結束后,一家人摒棄前嫌,“看熱鬧”的村民深受教育。“我娘膽子小,如果不是韓庭長,她哪敢給自己作主!”一名當事人說。
“巡回審判,邁出去的是腳步,帶回來的是民心。”言猶在耳。
如今,馬廠法庭轄區內設置巡回審判點15個、聯絡員20余名。到群眾中處理問題,“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
將心比心是最大的公道
一張張工作照上,韓旭輝總是笑著,“不能讓百姓覺得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他有辦公室,卻總在窗口“轉悠”。排隊的人多了,他就頂上去,絕不讓來辦事的群眾干等著。
案件當事人們,念念不忘他的好。“我只找老韓!”“老韓一點兒架子沒有,特別和氣。”“案子到了韓庭長手里,我們心里踏實。”……
從1996年進入法院工作以來,韓旭輝辦理案件3000余起,當事人都信服稱贊。
“法官的良心就在法條之下和民心所向的交叉點上。將心比心,作出有人情味的判決才是老百姓心中最大的公道。”韓旭輝這么說,也這么做著。
最崇高的致敬是踐行。
先坐旁聽席再坐審判椅,先敲農家門再敲小法槌,先斷家務事再釋法理情,先摸準良心再傾聽民心,先上公正軌再開效率車——韓旭輝創新探索的新時代馬錫五式“五先”工作法,正在被傳揚、實踐。
他用一生兌現了對人民司法事業的初心,卻沒能兌現給家人的承諾。
“老韓這一輩子啊,最愛的是法庭。他說,退休后照顧我。老韓,他騙了我啊。但,我能理解。”無數次翻看相冊,愛人郜菊萍再也觸摸不到那張溫熱的臉。
回望父親走過的路,曾經的委屈埋怨化作崇敬,女兒韓雁南讀懂了他。“爸爸,我想成為和您一樣的人。”
他沒有離開。
舊年將盡,朝陽如若初生。
人們與光同行,在這珍貴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