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日,在理想汽車常州基地焊裝車間,機械臂在對車身進行自動化焊接。 |
宋博制圖(新華社發) |
江西省萍鄉市萍水湖濕地公園,景美如畫。 |
綠色低碳經濟快速發展、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加速、電動汽車銷往全球、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不斷開展、參與全球綠色合作更加積極……從翔實數據到生動案例,從中國經濟到全球合作,中國綠色發展故事在外媒筆下徐徐展開。2024年,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步伐更加堅定,綠意盎然的中國為全球綠色發展儲蓄更多“綠能”。
綠色動能為經濟添活力
以“新三樣”為代表的綠色產業繼續保持兩位數高增長,提前完成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目標,制造業更加綠色化……2024年,中國綠色發展成績單不斷更新。
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繼續保持迅猛發展態勢。據英國《衛報》網站報道,10月,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達到76%。目前,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絕大部分來自中國、歐盟和美國,其中中國主導著這一市場。
“中國電動汽車由于性能出色、經濟實惠等原因,市場銷量持續增長,相比其他國家電動汽車優勢明顯。”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占比持續擴大。
中國電動汽車的出海之旅也為海外市場帶來更多綠色活力。拉美社報道稱,目前,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拉美市場正逐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它們已不止涉足簡單的訂單貿易,還開始打造產業鏈工廠。埃及《消息報》文章指出,由于價廉物美,中國品牌以及在中國制造的跨國品牌電動汽車,正在改寫非洲汽車市場的版圖。
中國綠色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引發外媒廣泛關注。俄新社網站報道稱,中國正在積極轉向可再生能源。通過啟用新的風能和光伏發電設備,7月,中國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06億千瓦,實現了原先預計2030年才能達成的目標。
根據芬蘭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中國今年上半年清潔能源發電量相當于英國去年同期所有能源發電總量。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持續增長,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再次印證了一個鮮明趨勢: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遙遙領先。
當前,中國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持續推進。拉美社報道稱,在經歷了40年的工業快速增長和污染治理之后,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推動化工企業的轉型、搬遷和生態環境的修復。同時,中國優先發展其他污染較少的產業,通過使用新能源和高端設備、利用合成生物學來賦能“綠色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脫碳努力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果。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認為:“中國在低碳經濟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一個有關‘實體經濟’的故事。”
綠意盎然中持續發展
福建省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綠樹成蔭,枝葉繁茂。這片近85公頃的人工紅樹林如同一塊塊鑲嵌在海面上的翡翠。中國自然資源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紅樹林面積已增至2.92萬公頃,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長的國家之一。
類似這樣綠意盎然的故事還在中國的許多地方發生。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報道稱,近幾十年來,人們環繞中國西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栽種了一圈長度約3000公里的苗木。今年,成千上萬的工人被動員起來完成最后一段缺口。11月28日,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于田縣,最后一段苗木種植完成。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色阻沙防護帶現在實現了全面鎖邊“合龍”。根據官方數據,自“三北”防護林工程開始以來,中國北方干旱地區的樹木覆蓋率從約5%增加到約14%。這道“綠色長城”甚至在部分地區實現了“綠進沙退”。
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局局長瓦萊麗·希基認為,現實中,全球多國有很多對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加劇現狀的憂慮和害怕,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中國館展示的是一個個成功的故事。這里不僅有生態修復的故事,還有其他國家可以效仿的做法,比如通過扭轉荒漠化創造就業崗位,推動經濟增長。
2024年,中國生態保護成效吸引全球矚目。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生態修復政策對中國土地碳平衡的貢獻》,通過科學的分析和模型模擬,肯定了中國在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和行動,以及這些政策對全球碳平衡和氣候變化的積極影響。
中國的綠色發展之路離不開政府的全面規劃。今年7月,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首次從中央層面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
“中國的政策措施凸顯了綠色經濟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
法國《快報》周刊網站報道稱,中國在能源轉型關鍵領域的主導地位并非偶然。法國開發署經濟學家阿莉塞·波爾內說,中國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政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在推進,并持續得到加強,這種實力的崛起是數個五年規劃實施后的結果,使今天的中國在多個領域躋身技術前沿。
綠色產業合作“朋友圈”不斷拓展
2024年,中國綠色發展為全球帶來哪些新變化?外媒關注到中國在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綠色技術等方面的諸多國際合作成效。
中國綠色產業合作“朋友圈”不斷拓展。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隨著沙特對綠色技術的需求增長,中國的出口和投資正在涌入該國,拓展了曾經由石油貿易所定義的關系。數據顯示,中國也成為沙特最大的綠地投資來源國,2021年至今年10月的投資總額為216億美元,其中約1/3投資于電池、光伏和風能等清潔技術領域。
“近年來,中國在拉美地區的投資明顯變得更加綠色環保。”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援引美國智庫美洲對話研究中心亞洲和拉丁美洲項目主任瑪格麗特·邁爾斯的觀點稱,隨著優先發展電池、太陽能和電動汽車等產業,中國的投資在許多情況下已經從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石油開采項目轉向可再生能源開發和電動汽車工廠建設。
此外,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減排行動,持續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據中國外交部消息,截至2024年11月,中國已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3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展了近百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幫助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小島國等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報道稱,在中非合作論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國家+”等框架內進一步鞏固的中非友誼,中國與非洲國家以互利共贏和分享現代化成果承諾為基礎的雙邊關系,都為非洲綠色經濟轉型奠定堅實基礎。中國企業還在創新方面開辟新天地,積極分享經驗和技術,推動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經濟轉型。
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葉連娜·克拉尼娜認為,中國在綠色技術和環保設備生產領域的專利數量居世界領先地位,向多國提供綠色環保設備和解決方案。
肯尼亞《星報》刊文稱,中國綠色轉型的改革舉措展現出對應對氣候挑戰緊迫性的深刻認識。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中國的綠色治理方案不僅是希望的燈塔,也為其他國家描繪藍圖。